点击引洮龙头项目九甸峡水利枢纽的六大亮点
新华网甘肃频道8月3日消息,“引洮河清流,解陇中之渴”是甘肃人民企盼了半个世纪的梦想,是几代引洮人不懈的追求。人们形象地把引洮工程誉为“润泽陇中旱塬,惠及甘肃父老”的巨龙,而九甸峡水利枢纽正是巨龙之首。

2006年11月22日,省委书记陆浩庄严宣布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全面开工。在这个不平凡的日子里,甘肃电投人作为枢纽工程的投资方和项目法人,郑重承诺:承担好省委、省政府赋予的历史使命,优质高效地建设引洮龙头项目水源工程———九甸峡水利枢纽,向陇原人民递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全体建设者们以引洮大业为己任,求实创新,团结拼搏,谱写了筑坝引洮、圆世纪之梦的宏伟篇章,篇章中闪烁着一个个鲜为人知的亮点。
亮点之一:面对沉甸甸的责任,甘肃电投人找准了企业与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的契合点,创新准公益项目市场化运作模式,走出了共建和谐社会的成功之路。
史志记载了1958年甘肃人民引洮上山的壮举,在此后的半个世纪里,陇原人民对引洮渴盼,省委、省政府历届领导对引洮的推进,从未懈怠和停止。因为对于水资源严重匮乏、生态十分脆弱的甘肃中部地区来说,这是个“命脉”工程,关系着解决300万人民生产生活用水、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构建和谐社会、为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的大计。
引洮工程由九甸峡水利枢纽和引洮供水两部分组成,枢纽工程以供水为主,发电为辅,电站运行服从调水。九甸峡水电站建成后,可向甘肃电网提供优质电力,枢纽库容9.4亿立方米,形成完全年调节水库,可发挥较强的防洪功能;引洮工程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向甘肃中部干旱地区11个国家扶贫重点县提供城镇及工业用水、农村人畜饮水、生态环境用水5.5亿立方米,其中一期工程可实现年供水2.19亿立方米。供水后,发电量将递减;引洮工程水库移民安置费近7亿元均从枢纽投资概算中列支;枢纽和供水的公共部分费用,均由甘肃电投九甸峡公司承担,打破了谁投资谁受益的格局,具有公益性特征。
2004年4月,省政府第三十九次常务会议决定,由省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控股投资建设九甸峡水利枢纽项目。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造福广大人民群众,着力解决改善民生问题,要做到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推动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承载省委、省政府的重托与信任,面对项目审批难、方案比选论证难,移民搬迁规模大、安置难,准公益性项目,资金筹措更难的局面,面对这份神圣而沉甸甸的责任,面对在甘肃首次组织这样宏大、高难度、高科技含量的工程,省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出资90%控股,省引洮水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出资10%参股,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了甘肃电投九甸峡水利枢纽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工程的筹资、建设和运营,构建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使这一准公益项目提前步入市场化运行轨道。。
甘肃电投人深感责任重大,在项目的开发建设过程中,以安全、优质、高效、环保为工程建设管理目标,充分发挥项目法人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行项目“五制”管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现代项目管理的理念,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了科学决策、高效管理的运作机制。
亮点之二: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填补了国内水利水电建设史上在“三高一深”的特殊条件下,建百米级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空白。
甘肃电投人受命于引洮工程举步维艰之时,他们不畏艰辛,传承大禹精神,迎难而上。把“精心”二字的内涵渗透到了开发与建设的各个环节与阶段。
甘肃电投九甸峡公司组建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对项目进行设计优化,其中首要的是坝型比选论证。先后邀请我国水利水电知名专家潘家铮、谭靖夷、陈厚群等院士及三十多位专家学者进行比选论证,优化方案,将坝型推荐方案优化确定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缩短了工期,节省了投资;会同国家科研部门和设计单位,完成了九甸峡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科技创新课题的研究,为大坝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潘家铮院士指出:“九甸峡水利枢纽作为一个高坝坝址,地形、地质条件不利,河道狭窄,有深达56米的深槽、深槽有比较松散的覆盖层,两岸岸坡陡峻,而且非常不对称,非常不平整,地震设防烈度高……无论是采取什么坝型,实际施工都有相当的难度,在这上面建100多米高的面板堆石坝,问题也是比较复杂的。”
的确,九甸峡水利枢纽大坝是我国首次在高寒地区、高地震烈度、高陡边坡和深厚覆盖层基础条件下建设的百米级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有着“三高一深”的特征,而且库容较大,工程区地形地质条件较差,设计和施工的难度是罕见的,建设者们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
在甘肃电投九甸峡公司第一次董事会上,董事长李宁平同志明确提出:引洮工程是甘肃人民跨世纪的圆梦工程,筑坝再难,也必须取胜,必须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精心组织,精心管理、精心设计、精心施工,达到安全、优质、高效的一流建设目标。既要组织优化设计,又要通过招投标选择最好的施工单位,同时还要针对大坝建设的特殊性和较高的技术要求,加大观测设施与手段的投入和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包括填筑用料的精选,碾压密实,强夯加固,面板浇筑及其接缝处理等环节都必须严格按规范施工,确保安全质量控制目标的实现。
面对“国内首次”,面对若干个从零开始,甘肃电投九甸峡公司及设计、监理、施工单位都必须拿出科学求实的态度,敢开先河的胆识,以及精益求精的实战气魄。
甘肃电投九甸峡公司,超前思考,精心组织,从设计源头开始抓项目管理,落实勘测设计项目管理责任,组织省水电设计院开始了进一步设计优化和深入勘测工作。创新勘测技术手段,采用了国内当时最先进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实现计算机同步绘图,提高了设计精度和勘测成果质量,成功地完成了深厚覆盖层上高面板堆石坝的设计工作。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甘肃电投九甸峡公司有效组织协调设计单位到现场进行全面的技术支持,不断优化设计,其中平趾板建基高程由2070米抬高至2073.5米高程的优化方案的实施,有效减少了坝体的开挖量及填筑量,加快了工程进度。
九甸峡坝址两岸山势犹如刀削斧劈,岩体边坡为70~85度,局部呈负坡。中水十二局的建设者们硬是用了短短的3个月时间在高耸陡峭的岩体上开出了一条“之”字形路,让挖掘机和钻机从山下开到了坝顶高程,打破了在悬崖上开挖趾板,没有一年时间根本上不了山的施工记录。
大坝坝肩需牢牢地伸进两岸的岩体,靠得是两侧趾板下牢固的基岩,他们要在几乎直立的赤壁上开出两道人工岸坡,形成混凝土面板与山体紧密相连的趾板。正当趾板从上往下开挖至百米处,却挖不到基岩,这里竟是坡积块碎石土。于是趾板向岩体拐了个弯,工作量增加了,施工危险更为加大了,建设者们头顶一座弱风化的山体,山风吹过,石块下滚,安全是重中之重。他们采取了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赢得了进度目标的实现。为了实现工期目标他们打破了西北高寒地区冬季有三四个月不施工的常规,零下25摄氏度的寒风中,在冰碴上开挖清渣,用负20号柴油发动机械,硬是克服重重困难写下了下半年开挖,当年完成并开始坝体填筑的“神话”。
工程建设者们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在大坝施工中,精心组织、精心施工、成功地应用了混凝土挤压边墙固坡的先进工艺和方法,有效地加快了施工进度并保证了碾压质量。同时对坝体填筑采用了压实干密度及碾压遍数的双控指标管理,面板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浇筑,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不仅如此,甘肃电投九甸峡公司还针对防渗墙施工提出并组织实施了先预灌固壁,再进行防渗施工和坝基强夯处理的可靠方案。
大坝建设全过程中,严格落实监理责任制,工程监理单位对每道工序、每个环节全过程、全方位监控,关键部位24小时旁站监理、精细化管理,严格规范施工,在质量控制上严密观测、及时分析,使大坝施工安全质量时时处于可控、在控状态。
经过建设各方近三年的艰辛努力,一座高133米,长232米的大体积高坝,已巍然屹立在洮河之上,它的两臂牢牢镶进了近乎直立的陡峻的岸坡。目前,坝前蓄水水位已至2172米高程,挡水水头已达到97.5米,已创造了国内在“三高一深”基础条件下,大坝面板无结构性裂缝的记录。填补了国内在“三高一深”的条件下建百米级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空白。

亮点之三:在引洮取水口工程建设中攻坚克难,在高危作业面上,强化管理,精心施工,实现了安全质量零事故的目标,打赢了引洮进水口施工的硬仗。
引洮总干渠进水口,是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的主要建筑物之一,进水口高程2162米,设计引水流量32立方米/秒。陇中人民盼了半个世纪的洮河之水将从这里引向甘肃中部。
甘肃电投九甸峡公司受省引洮公司委托全面负责引洮总干进水口和1号隧洞进口段工程建设。
进水口位于坝轴线上游侧右岸280米处,2008年6月按计划工期全部建成。在坝前右岸建筑群中这座65米高的岸塔式进水口排行第一,也是最高的,和其他建筑物一并形成了十分威武而壮观的景象。回眸引洮总干进水口两年来的建设历程,人们无不为之感慨。
2006年的冬天,九甸峡峡谷深处右岸海拔2200米处的悬崖峭壁上,一群身着橘红色工装的中地公司施工人员正夜以继日地挥舞着几台千孔钻,与坚硬的山体较着劲。由于施工场地险要,施工难度大,摆在九甸峡公司以及设计和施工单位面前的是一场与大自然抗衡的艰辛的硬仗。严冬时节,峡口处的寒风能把人整个穿透,建设者们常常在寒风中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不下山,餐盒里常被吹进沙土。
他们从进点第一天就开始抓安全、抓质量、抓进度,就开始了攻坚克难,千方百计要把引洮工程进水口这个标志性项目干漂亮。他们以安全第一为主导、以“三三制”质量控制为主线,抢进度、保工期,不断优化施工组织方案。面对进口隧洞开挖衬砌施工中因地质原因洞内渗水量大的困难,采取了边开挖掘进、边支护、边喷锚,边进行排水和防渗处理的措施,建设者们在滴水不断十分潮湿的隧道洞中忘我工作,精心施工,他们放弃春节和家人团聚,一鼓作气,打赢了这场硬仗,洞挖工程全线完工,质量验收全部合格。在隧洞爆破施工中始终采用小药量、多设点、毫秒微差爆破技术,精心施工到每一次起爆,有效保证了质量和安全。在进水塔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采取预埋钢管为支撑,保强度;从混凝土拌合、衬砌、浇筑及回填灌浆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公司中心实验室人员到现场全过程盯仓跟踪检验;他们在陡峭的高空作业面上完成了一仓又一仓的混凝土浇筑,并在这样少见的高难度作业面上实现了安全、质量事故为零的目标,按期完成了引洮供水工程取水口这项标志性工程具备取水条件的里程碑计划,九甸峡水利枢纽和引洮取水口的建成,标志着引洮龙头工程业已告捷。
亮点之四:锁定目标,周密安排,协同作战,刷新同行业钢管安装及回填的记录,实现联手共赢。
2007年2月28日,现场管理楼大会议室内座无虚席,省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甘肃电投九甸峡公司董事长李宁平动员布置了“大干二百天,确保按期发电”的实战,并授权九甸峡公司总经理梅晓宁与设计、监理、施工各单位签订了安全质量目标责任书和工程进度目标责任书。
军令状前无懦夫。3月初在隧洞内坚冰尚未消融,气温还在零下十几度的九甸峡峡谷里,各工作面全线进入决战大干的状态。一份份科学务实的网络进度计划,一个个节点目标,一个标段和另一个标段的无缝衔接,一道工序和一道工序的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有差错。甘肃电投九甸峡公司中层以上管理者和工程管理全体人员移到施工现场一线蹲点,协调组织到一线,项目经理全天候跟班,他们以优化施工措施为先导,以控制性关键项目为主线,以高效的项目法组织和配套的施工手段作保障,一鼓再鼓士气,将工程建设推向了施工最高峰。前后六公里长的九甸峡施工现场沸腾了,“铁军”以惊人的速度打通了总长4.5公里的4条隧洞;大坝填筑现场每两分钟就会有一辆工程车辆满载石料驶过,碾压设备几乎昼夜不停的运转,大坝两侧趾板浇筑和灌浆24小时的不停施工;中水十二局承担的厂房开挖很快完成,提前15天实现了首块混凝土开盘浇筑,首台机组机电安装提前10天完成节点目标;两条溢洪洞相继贯通。
一个节点目标,一份捷报,每份捷报中都蕴含许多,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协同作战,相互支持与配合,携手共赢。
通过细化网络进度计划,倒排工期和分析各环节、各道工序、各关键部位的难点和问题,当时显示有四大难关:一是泄洪放空排沙洞高大的偏心铰弧门安装是省内首次,精度高,难度大;二是堪称国内少见的调压深井,施工难;三是引水发电洞因地质问题,贯通难;四是压力钢管洞开挖难,钢管安装及回填灌浆更难。
泄洪洞工作弧门安装精度高,技术要求高,对于施工单位省水电工程局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经过各方在现场实地攻关,终于一举拿下了偏心铰弧门的安装。标准要求安装公差±2mm,实际仅为±0.5mm,其精度和质量均达到设计规范要求,顺利实现了九甸峡水利枢纽第二阶段下闸蓄水。
调压井施工难,难在四点:在不到1000平方米的山坡上施工布置难;高空作业风险大;地质条件差;施工干扰大。面对这些困难,中铁十三局科技攻关,优化施工组织,先自上而下开挖,而后又开出直径3米的导井,由下而上出渣。针对渗水塌方,改大面积开挖为小段面掘进,加固与衬砌同步进行,衬砌采用模板与岩壁固定的施工新工艺,解决了工序交叉干扰问题,同时保证了调压井与高压管道与厂房连接关键部位的质量。建设者们勇破道道难关,提前30天完成了超级深井的节点目标。紧接着2235米长的引水发电洞全线贯通。
高压管道是引水发电系统的咽喉部位,三条总长704米,并列镶在45度的斜坡内。由于高压管道斜管段以下半部分处于地下水水位以下,正常应由上而下开挖,但是,出现大量涌水,无法施工。建设者们精心组织,大胆施工,每向前掘进一步都有艰难险阻,眼看蓄水时间步步逼近,他们将钢管安装工期压缩并分段安装,开挖和安装钢管施工紧密配合,相互提供工作面,安装钢管和回填混凝土同时交叉进行,一场大规模高难度的协同作战在这里展开了。
如果说在九甸峡工程建设中,最难、最苦、最累、最不安全的项目当首推引水系统,而钢管安装更是难上加难。弯道多,运输每节钢管到位难;山体渗水严重,施焊难;边开挖喷锚,边安装交叉干扰大;高危作业在很难站稳的45度钢管道上焊接,每一道焊缝都很难。而且三条钢管施工重叠,施工强度高。承担这项艰巨任务的中水三局九甸峡项目部经理韩小亮在九甸峡工地立下军令状:为确保工期目标,我们敢啃硬骨头,敢打硬仗,信守承诺。
为了这份承诺,增调了运输、起重设备,增加了三倍的施工、技术人员,在优化施工方案、改进施工方法、提高工效上下功夫。针对下平段洞内渗水、钢管底部狭窄,焊工无法焊接背缝的实际,他们穿上定制的厚连体雨衣裤坐在水里焊接。
为确保安全施工,特制了活动式钢筋保护网,洞外压缝改在洞内施工。长长的斜洞中,一节节钢管运输快捷、起吊就位、投点测量,管口调校、组装焊缝、打磨防腐等工序,环环精细,道道叫绝。在短短的五个半月里,累计完成钢管、制安、钢筋、轨道加固材料等共计2700吨,月平均竟达500吨,其中创造了单月钢管安装30节120米的好成绩,突破了同行业同类型钢管安装的记录。
压力钢管与岩体之间紧密连接的回填混凝土施工与钢管安装几乎同时进行,但管壁与岩壁的间隙仅为0.7米,无法实现混凝土振捣,建设者们应用C20自密实混凝土新技术的有效方案,不仅解决了混凝土无法振捣的难题,也保证了圆形断面顶拱部分混凝土与岩壁的紧密粘结,省去了不必要的工序,赢得了工期。
经过各方的攻坚,为枢纽建成和首台机按期发电目标的实现赢得宝贵时间充分展现了建设者们闪光的风采。
亮点之五: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发改委、省电投集团公司的有效组织协调下,实现了引洮移民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施实的目标。上万名移民群众为引洮工程远离故土,落户新家园,开始创造美好的新生活。
移民工作是水利水电建设的重要环节。引洮工程水库淹没总面积24.6平方公里,共涉及了3个县7个乡23个行政村13275人。
2005年8月8日,省政府确定酒泉市瓜州县白旗堡为库区移民安置区。
两年多来,省委书记陆浩和省长徐守盛多次到九甸峡工地一线调研和现场办公。省发改委、省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多次专题研究和协调移民工作,提出了安全稳妥搬迁、和谐安置的总体要求,为确保工程第一阶段下闸蓄水,采取了过渡措施,充分考虑移民群众居住条件和越冬困难等生活不便的问题,适时调整到2008年4月份进行引洮移民。按照集中、高效、安全、和谐的原则,军地协调,部队出动车辆685台次支援移民搬迁。截至2008年5月底,共完成库区移民搬迁7907人,满足了工程第二阶段蓄水条件,计划2008年8月份其余移民搬迁工作全部完成。
甘肃电投九甸峡公司截至目前已累计投资移民经费5.5亿元,迁出区和安置区政府已先后建设各类基础设施17项。甘南州、定西市、酒泉市及卓尼县、临潭县、岷县、瓜州县等各级政府对移民搬迁和安置工作进行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实现了移民安置与工程建设进展同步实施的目标。为移民建设新家园,开创新生活做出了积极努力。移民群众以“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为引洮大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亮点之六:现代项目管理点击责任、创新、精细、一流的新竞技窗口,大笔书写满意答卷。
“认真组织,严格管理,把九甸峡水利枢纽建设成一流工程。”是甘肃电投九甸峡公司和全体工程建设者的不懈追求和实践。始终坚持以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在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了全面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中的“责任”二字。
首先,责任体现在经营理念和机制创新上,他们坚持“为出资人负责、为社会负责、为员工负责”的“三为”理念,着眼于经济效益为主和社会主效益优先,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推动共有效运转;积极推动流程管理和目标管理,有效控制投资,采用了概算静态控制、预算动态管理的投资管控模式。
在投资决策阶段,通过坝型比选优化,将原设计混凝土重力坝优化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有效节省了投资。在建设实施阶段,以批准的概算静态投资为控制目标,按照总量控制,科学编制业主预算、招标合同价、工程结算价;在工程建设各阶段,在技术和经济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把项目合同管理视为实现工程投资效益的关键,坚持工程结算对项目、量、单价层层审核制,精细化管理,实现了工程投资同比控制在概算之内的成效。
规范的合同管理贯穿于安全、质量、进度、造价等各环节全过程。甘肃电投九甸峡公司在科学合理地对工程进行分标的基础上运用公开招标模式,对工程建设、设备制造、材料供应以及设计、监理进行了全面公开的招投标和严格规范的合同管理,严格按合同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施工管理、设备监造管理和材料供应管理。
甘肃电投九甸峡公司认真实施现代项目管理,建立控制系统,落实控制目标。在工程建设中,严格实行工程建设监理制,西北监理和引大监理两支监理队伍以合同为准绳对工程进行全面监理。
把安全管理放在首位,有效落实安全网络责任。与参建单位签订了《工程建设安全目标责任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网络系统,针对大坝施工安全,强化施工组织措施的落实;针对高边坡和滑坡体问题,力抓观测分析与防范措施的落实;针对钢管安装、高危作业面和其他安全隐患突出部位,将安全措施落实到人。做到安全问题早预防、早控制、早整治、安全措施早落实,有效保证了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
把质量视为项目管理的根本,有效推行承包方自检、监理单位验收、项目法人抽检的“三检制”,从严把设计质量关开始,坚持施工图会审,强化设计现场指导;严把施工质量关,落实质量保证体系,对关键项目质量保证措施实行审批制度,定期进行质量分析;按规范对质量验收、评定和签证;并做到“把三关”,“两杜绝”,即:加强了设备监造、监理专业力量的配备和质量监督,杜绝有缺陷和质量问题的设备或部件进场。坚持关键部位旁站监理和严把质量验收关,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现场质量控制的作用。运用中心试验抽查和加密观测分析,全过程管控工程质量。通过建设各方的共同努力,已完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部分单项已验收工程质量为优。其中,大坝面板无结构裂缝,让国内坝工界同行咂舌赞叹;弧门等金属结构安装精度高到误差极小,首台机转子组装单项工程为优,得到省内同行赞誉。
九甸峡工程建设进度管理,除了常规的“拼抢”更值得回眸的是有效的组织、协调与落实。
为确保总工期目标的实现,建设者们紧盯网络进度计划中关键线路的进程,及时分析瓶颈何在,及时检查项目进程与计划的偏差,及时收集反馈信息,采取快速反应动态调整,实现有效控制。在生态放水管蝶阀施工告急之时,立即组织三支“突击队”协同作战,建设者们在1米深的水里、抢工期,将无法运输的30多吨的蝶阀用土爬犁和滚杠进行洞内460米的土法运输,利用自制门型架将蝶阀安装就位,赢得了时间。在这场急、难、险任务的拼搏中,甘肃电投九甸峡公司总经理梅晓宁同志彻夜和一线施工人员在现场及时研究方案和措施;建设者们倾力拼抢,甘肃电投九甸峡公司工程部主任王志强、中水三局项目经理韩小亮等建设者们一连三天三天夜未合眼,中水三局、中地公司、中铁十八局施工人员,在这里连手连续作战,终于在水位将要蓄到发电高程前完成了生态放水管的建设任务。
全体工程建设者以枢纽的建成和电站首台机投产较设计提前8个月工期的答卷诠释了建一流工程的执着,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洮河镌刻了传承大禹的现代引洮精神,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圆梦九甸峡、筑坝引洮、再秀陇原山川的时代壮举。
九甸峡水利枢纽的建成,昂起了引洮宏伟工程巨龙之首,必将为甘肃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书写光辉灿烂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