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项目”到“搞服务”
徐冠华院士:纵论宏观科技管理大转轨
科技宏观管理改革中存在什么问题?科技管理需要转变哪些观念?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科技部前部长徐冠华院士,近日以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院长的身份,亲自为上海市科技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的学员们以及上海市科委的处长们等作科技管理报告。徐冠华认为,从“管项目”走向“搞服务”,加强科技宏观管理要有新突破。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政府职能如何更“到位”?徐冠华说,长期以来,政府管理的关注点大部分在做项目上,几大计划也都是以项目为主,微观层次上的管理居多。目前科技管理部门还存在重项目管理,轻宏观战略发展的现象,这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重大障碍。科技管理部门应把注意力更多放在加强统筹协调、提供支撑服务、强化执行监管和创造有利环境等方面,减少对项目的直接管理。项目的组织实施应更多地发挥行业部门和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的作用。徐冠华希望加强科技资源配置的统筹协调,建立由科研院所、高校以及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等组成的浩浩荡荡的“科技大军”。
鼓励企业创新政府该做什么?徐冠华认为,政府要支持企业创新,需要从环境的建设着手,把创新环境的建设,作为支持企业创新的一个基础的、主要的手段。政策是关键。比如用好政府采购政策,有利于新兴产业的发展,对支持企业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但目前这一政策急需得到落实。他认为以前存在的“同等优先”的提法是不全面的,也无法实施。因为“同等”实际上不存在。他举例说,比如软件,一个产品一旦进入市场,如果没有经过千千万万用户的使用,是不可能发现潜在漏洞的,它需要不断修改、完善。一个小公司这样,大公司也如此,比如微软的软件就有不少“补丁”,如果一开始就要求产品非常完善,中国软件产品永远不可能进入市场。同时,以价格和技术水平“同等优先”为原则的政府采购,容易演化为“国外产品优先”,使国内一些优秀的产品被排除于市场之外。
科技管理的观念应该有哪些新突破?要确立以促进科技计划管理的公平、公正、公开、高效为核心,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科技计划管理新模式。他还特别指出,政府要勇于担当,对于涉及国家战略目标的重大项目决策时,在听取专家建议论证的基础上,政府有责任做出重大决策。《规划纲要》中,对基础研究和前沿高技术研究、面向市场的应用型研究的评价和激励进行区别划分,这也是科技管理思路的重大突破。